当前位置:花坊文档网 > 教学设计 >

《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教学设计(范例推荐)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教学设计(范例推荐),供大家参考。

《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教学设计(范例推荐)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学设计 ( ( 一) ) 知识与技能 1.说出自然灾害的类型,解释每种自然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2.运用地图能够说出世界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 ( 二) )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洪涝、地震、海啸、蝗灾等灾害图片、音像资料、动画课件的呈现,使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着感性的认识,进而培养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提取、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2.通过对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和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3.利用地图进行自然灾害类型及分布的学习,培养学生“以文释图”或“以图释文”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自然灾害的特点、成因和防御,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归纳的能力。

  ( ( 三)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洪涝、地震等灾害图片和影像资料的呈现,刺激学生的感官,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强化学生灾害意识和忧患意识的目的。

  2.通过对干旱、洪涝、地震、滑坡等灾害及其关联性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学习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树立全球合作,共同防灾、减灾的思想。

  (1) 气象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2) 地质灾害的灾因、灾兆和分布 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 多媒体课件 3 课时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不断威胁着人类生命财产的安全,灾害与资源、环境、人口被认为是制约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四个主要因素。在与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只有更好地了解自然灾害,才能使自己的损失降至最低。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及其区域分布吗? 【板书】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讲述】自然灾害的类型划分,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类型也就不一样。

  【思考活动】下面是研究者对自然灾害进行的一些其他分类。你知道这些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请把它写在下表的空格中。

   自然灾害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点拨】 自然灾害的类型 分类依据 陆地灾害、海洋灾害 地球表面海陆分布 全球性灾害、区域性灾害 自然灾害波及范围 山地灾害、平原灾害、滨海灾害 陆地地形类型 原生灾害、次生灾害 自然灾害出现时问的先后和灾因 地史灾害、历史灾害、当代灾害、未来灾害 自然灾害出现时期 特大灾害、大灾害、中灾害、小灾害 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灾度) 【讲述】自然地理环境共有四大圈层,每一个圈层要素发生异常变化都会形成灾害,按照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及成灾原因来划分,大体可以把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四大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气象灾害。

  【板书】一、气象灾害 【思考】你知道的自然灾害中,哪些是气象灾害? 【学生回答】干旱、暴雨、洪涝、台风、寒潮等。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9~15 页正文内容,填写下表。

  项目 干 旱 洪 涝 热带气旋 成 因 危害 分布 防御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项目 干 旱 洪 涝 热带气旋 成 因 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连续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引起低洼地积水、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

  热带洋面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

   危害 农作物干枯死亡,陆地水减少,造成人畜和工农业缺水,社会动荡 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和造成人员伤亡 强风、暴雨、风暴潮、洪涝,冲毁农田、房屋、建筑,中断交通,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

  分布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季风气候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防御 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 加强预报、绿化、防洪工程 加强预报、营造防护林等。

   【思考】除了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外,你还知道哪些气象灾害? 【学生回答】还有大风、冰雹、低温冷冻、雪灾、干热风、雷暴、沙尘暴、连阴雨、冻雨、雾等。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与人类生存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发生异常变化就会形成自然灾害,岩石圈的异常变化形成地质灾害。

  【板书】二、地质灾害 【启发提问】说出你知道的地质灾害类型。

  【学生回答】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过渡】在各种地质灾害中,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地震。

  【投影】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 1.地震 【阅读】结合图 1-16 地震构造示意图,阅读课本第 17 页材料“地震小词典”,了解:(1)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前震、余震等基本概念。

  (2)说明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的震源深度。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 16 页正文教材,回答以下问题:

  (1)表示地震大小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2)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确定? (3)你知道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回答】(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震级。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可以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

  (2)地震烈度: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地震烈度不是通过仪器测定的,而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思考】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几个烈度?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因此震级也只有一个。但不同地区受同一次地震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地震烈度有多个。

  【思考】烈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启发学生回答】地震烈度与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有关,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房屋、工程建筑的质量越差,烈度越大。

  【思考】你认为同级别的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者中,哪一种地震的破坏性最大? 【学生回答】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

  【阅读】阅读课本第 16 页材料“地震级别与人的感觉”,了解以下内容:里氏 3 级以下的地震为微震,3级以上的地震为有感地震,5 级以上的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探究活动】1995 年 1 月 17 日,日本神户发生了里氏 7.2 级地震。读图 l-17,回答问题: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哪两大板块的交界地带? 2.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中,受神户地震影响较小的是哪两个岛? 图 1-17 日本神户地震示意(1995 年) 3.如果其他条件相同,A、B 两地测得的震级和烈度哪里大,哪里小? 【点拨】1.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2.九州岛和北海道;

  3.A、B 两地震级相同,A 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 B。

  【讲述】世界上地震的分布很不均衡,就大陆地震而言,主要集中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

  【读图分析】读图 l-18 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图,分析:世界上地震分布有何规律?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地震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激烈的形式。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相关,地球内能选择地壳薄弱地带进行释放,而地壳薄弱地带主要在板块的边界,板块运动造成岩石圈发生断裂或错位,引发地震。

  【探究活动】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哪些板块的交界地带?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为什么环太平洋地区多地震。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3 年 12 月 26 日早晨 5 点 28 分,伊朗东南部古城巴姆遭受强烈地震袭击。这次地震震级在里氏 6级以上,死亡人数超过 3 万。巴姆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今巴姆古城的大部分建筑已被地震摧毁。地震还切断了巴姆的水、电和天然气供应,使成千上万人失去了家园。

  (1)伊朗为什么多发地震? 第三课时 【新课导入】由于人类活动的领域不断扩大,沿海地区又是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带,所以海洋灾害对人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板书】三、海洋灾害 【提问】什么是海洋灾害?海洋灾害有哪些? 【学生回答】海洋灾害概念: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而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称为海洋灾害(Marine hazard)。

  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等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海洋灾害。其中最严重的海洋灾害是风暴潮。

  【板书】1.风暴潮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 20 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7) 风暴潮产生的原因和分类 (8) 风暴潮的危害 (9) 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有哪些? 【学生看书后回答】(1)风暴潮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2)分类:由热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热带风暴潮,由温带气旋引起的风暴潮叫温带风暴潮。

  (3)危害:不仅可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4)最容易遭受风暴潮危害的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过渡】海啸是另一种形式的巨大波浪。

  【投影】印度洋海啸图片 【板书】2.海啸 【阅读】阅读课本 20~21 页材料“海啸是怎么回事”,说明海啸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海啸的危害。

  【学生回答】(1)海啸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2)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过渡】近年来,对沿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海洋灾害还有赤潮。

  【板书】3.赤潮 【投影】图 1-23 渤海赤潮合成卫星图像 【讲述】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思考活动】渤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回答】自然原因:海区封闭,海湾内的水与外海交换微弱。夏季水温较高。

  人为原因:周围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排放的生产生活污水较多,水体富营养化。

  【承转】其实赤潮也属于生物灾害。

  【投影】生物灾害图片 【板书】四、生物灾害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第 22 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0) 什么是生物灾害? (11) 常见的农林牧生物灾害有哪些?危害有哪些? (12) 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属于哪种类型的灾害? 【学生回答】(1)生物灾害概念:一般来说,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

  (2)农林牧生物灾害: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造成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导致农产品大批量变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广义的生物灾害,指的是由于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第 22 页活动部分的“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分析森林火灾发生的原因,找出防止森林火灾的办法。

  【学生回答】 (13) 森林火灾发生原因:

  (14) 防止火灾最主要的是控制火种和走火途径。

  【探究活动】 1.你们家乡一带发生过森林火灾吗?如果发生过,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我们可以做哪些工作? 【板书设计】 人为火源:人们用火不慎引起,分为生产性火源、非生产性火源、人为纵火几种 天然火源:主要有雷击、泥炭自燃、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滚石火花等 火源 走火途径:各种烧垦烧荒、烧木炭、打靶及爆破、吸烟、野炊、烧火、照明、雷击火、火山爆发等。

  


推荐访问:标签 自然灾害 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学设计 自然灾害及类型教案

热门排行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13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13篇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经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文化生活基础知识

羽毛球教学工作总结10篇

羽毛球教学工作总结10篇羽毛球教学工作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六年级英语教学工作,回顾一期来的工作,

四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5篇

四年级音乐教学设计15篇四年级音乐教学设计篇1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

中心校教学工作总结14篇

中心校教学工作总结14篇中心校教学工作总结篇1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已过去,新的学期即将来临

学校教学述职报告

学校教学述职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教学述职报告》文章,仅供大家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写出更好的文章!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0209篇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0209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2020篇1学情分析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

美术室教学工作计划15篇

美术室教学工作计划15篇美术室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1、进一步贯彻和学习美术新课程标准,更新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18篇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18篇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021篇1一、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一)总目标

中小幼《追风筝人》读后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

中小幼《追风筝人》读后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幼《追风筝人》读后感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一等奖】》文章,仅供大...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9篇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9篇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