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压力报告:中产阶层早已不堪重负【完整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压力报告:中产阶层早已不堪重负【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中国人压力报告:中产阶层早已不堪重负 时间:2007-09-19 14:08 作者: 新闻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新周刊》这是一个时代的焦虑症——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大家都被集体无意识的“成功”观念左右了。工作第一、生活第二的人,是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是处于上行阶段的社会积极分子,某种程度上也是病人。
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转变时期。无数人从农村涌入城市。往常人们安居乐业,如今却不安于现状、纷纷冒险致富。
在突然涌现进展机遇的上行社会里,人人力争上游,工作透支,竞争透支,情感透支,学业与就业难两全,工作家庭难两全,物质精神单丰收,顾此失彼,身心俱疲,现代化的进程没有现代化的心理排泄渠道相匹配,造成全社会性的精神性疾病与心理失衡。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 500 多年的历史积存,慢慢消受掉市场经济的红利。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 300 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 30 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当 GDP 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是时候检讨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了。
有压力的中人 国人 GDP 增长率跟国民焦虑指数、睡眠指数、做爱指数紧密有关。当 GDP 飞涨,该国人民的焦虑指数必定上升,而睡眠指数、做爱指数齐齐下落。
世界杯突然变成欧洲人的节日。
欧洲人本来就不缺节日。法国人一年法定休息日 150 天,该国《劳动法》甚至规定,周日是法定假日,商店不得开门。假如商店营业属非法,并受到重罚。欧洲人的休息时间占全年时间的至少 40%,这是法式“浪漫情怀”及意甲、德甲狂欢的基础。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 500 多年的历史积存,慢慢消受掉市场经济的红利。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 300 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 30 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吃下市场经济的伟哥,欲望最大化,压力也最大化。当 GDP 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
当时代画饼变成“ 新三座大山” “人无压力轻飘飘”,小时候老师经常这样教诲我们,否则你怎么进步?这种变压力为动力的说法,颇与化悲痛为力量有异曲同工之妙,成为那个时代激励我们前行的警句。
每个时代都有不一致的画饼。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万元户”,到90 年代的“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再到新世纪的“中产梦”,画饼越做越大。整个国家的画饼就是赶英超美,50 年未变。
芭比娃娃是西方女孩的画饼,是中产阶级的形象教科书,她教诲了近半个世纪的西方女人。她是医生、记者、歌星、空姐、工程师、外交官、宇航员,还是游泳健将、时装模特、体操明星、舞会皇后与总统候选人,变身 75 种之多,她成为时代的首席代言人。
“新富”则是中国新中产的代言人。他们是高官、公司高管、大学教授、时尚传媒人。“中产阶级”是商家全力打造的金矿,被给予极高的想象力,在荧屏上、媒体上、广告上被闪烁辉煌地描绘:豪宅、私家车、时装、珠宝、晚宴,还有情调。全球跨国公司更是用“中产阶级”的菜牌大开消费主义的盛宴。年轻的中国精英正枕着媒体与商家炮制的枕头,做着中产梦。这个梦想具有商业原子弹的能量。
然而请看另一面。中国老板全球最累,平均年假仅 10.9 天,低于全球老板的 15.4 日及欧盟的 21.7 日。返贫白领开始同病相怜,再优厚的收入与高昂的医疗费与攀升的房价相比,都只是是杯水车薪。京沪穗鹏四城调查感受“压力大”排位为:上海 67%,深圳 64%,广州 46%,北京 45%。70%的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白领综合症导致抑郁症与自杀。加班没有加班费悄然变成职场潜规则。老板用一句“你的辛苦我明白,想要加薪办不到”予以回绝。一位海归叹道:“中国白领的工作强度,已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的写字楼是世界上最累的写字楼。” 社会学家分析,中国经济正面临上世纪 80 年代香港的窘境:楼 价升、薪金升、工业原材料价格升,但由于国际竞争产品却无法加价。所幸香港遇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将制造业成本内移,使香港中产阶层求得上升空间,连续至 1997 的十数年繁荣。香港公共政策解决医疗、教育等基本担忧使中产阶层扩张为社会的大多数。反观内地中产阶层却没那么幸运,所在企业成本无法转移,薪金不升,医疗、教育、房价成为“新三座大山”。
说 人无压力轻飘飘,我有压力向谁说 中国的 GDP 达到了空前的 18.2 万亿,微超英国,“赶英”终于实现。可没人计算过中国的焦虑总量几何,估计早就“赶英超美”了。有了压力就说出来,但做到这点大概很难。
解压的前提是承认压力。你承认有“幸福的童年”这回事吗,好,请老师与家长放了孩子们。你承认有“幸福的晚年”吗,好,请干脆别生下一代。你承认要“住得像个人样”吗,好,请搬出大城市。傻瓜都明白,以上大多不可能放弃。
可能的,是继续变压力为动力。面向 21 世纪,全球竞争,终生学习。中产阶层下一代正苦读英语。杂志社旁的少儿精英英语班,一开开到十一点半,比夜班编辑还苦。新加坡电视剧《小孩不笨》宣称的人生的五个 C 正成为奋斗目标,最后那个 C 是 Credit Card。
压缩饼干时代盛产三明治阶层。之一就是看似春风得意的我世代,他们被父母的期待、爷奶的溺爱及将面对的国际竞争夹在中间,他们早恋,他们上网,他们飙车。但不足以延缓他们马上到来的压力。之二是三四十岁的职业阶层,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仅上有老下有小,还要为过去几十年的社保还账。他们最大的压力来自身份焦虑,这帮从愤青跃升到准中产的阶层时时感受到地位不保。他们是中国 14 万亿民间存款的主力军,只是大多属预防性储蓄,动不得,由于稍不留神,即会沦为房奴、车奴然后是卡奴、病奴、学奴。
承认有压力是困难的,解决压力更困难。中国告解资源稀缺,“我有压力向谁说”都成了问题。“我有压力”的陈乙东喊出港人心声,中国的陈乙东们还闷在心里。喊出“解闷救台湾”的《全民大闷锅》为那个经济压力与国际地位焦虑症并存的小岛消解了很多社会情绪。它把陈乙东的“未解决、未解决、未解决”变成 RAP 的模仿秀,“阿叔”扭着发福的身段将压力释放出来。就像现代版生理卫生教材教诲的,假如没办法解决就 DIY 一下。假如没人诉说只有自己找个洞把 它喊出来。
法 改变生活方式是最好的解压大法 过去 30 年里,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并没有使人们增加相应的快乐,这就是进步的悖论:今天的一代人比往常更富裕、更健康、更长寿,享受更大限度的自由,但比起上一代人,他们的生活大概更压抑,由于生活比往常更复杂、诱惑更多了。疯狂购物,休长假,放单飞,看似能解决问题于一时。而网络上任何文体都可沦为解构对象。高人指路,根本的解压之道存在于生活方式之中,即回归简单生活。
但事实是当今社会无可挽回地走向复杂。不管是办公室尔虞我诈,还是老板的苦苦相逼,均把“与人斗其乐无穷”升级。“把公司当家”是妄想。过去单位领导就是主教,工会主席、妇联主任就是牧师,他们听员工“告解”,解决生活问题。现在一句话“干活去!” 全球过去 50 年人口超千万的超大城市从增加到停滞,只有中国在疯长。北京零点研究集团《中国公众城市宜居指数 2006 年度报告》显示,上海宜居指数列第 10,北京列第 19。而作为最适宜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城市,北京又排在第一位。在宜资与宜居之间,大城市们嫌贫爱富。
中国大城市的毛病是权力过分集中。西方很多知名大学都建在小城镇,中国的大城市们恨不能将所有名校都划拉到自己怀中。资源极端浪费。“从经济学角度上看,在一座城市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它的生产率便开始下降。”联合国经合组织官员如是说。
未来属于中小型的新兴特色城市。最宜居,创业、求职均不难,生活压力适中。零点的那个报告将宁波推上宜居城市宝座。宁波因城市规模适中,经济发达程度适中,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比例适中,正处于一个“不大不小、不前不后、不多很多”的最佳状态。宁波民营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居民富裕,工作压力相对较小,融合了大、小城市的共同优点,成为理想的宜居宜业型城市。
迈克尔·道格拉斯主演的电影《崩溃》,新失工作,前妻限时让孩子见面,而他正堵在路上,情急之下下车走路又遇劫。结果他——按美国人的方式,买了把枪,崩溃之下被警察射杀。我们不妨将这个倒霉蛋看作是大城市之过。焦虑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紧张、不安、气闷、暴躁。最先是职业枯竭,然后是生理耗竭、才智枯竭、情绪 衰竭、价值衰落,最后是攻击行为。
假如我们不想放弃大城市,不想放弃现在的生活方式,还有一条权宜之道就是封杀焦虑源。比如封杀那些说出“房奴”的嘴巴,老板不作榜样还说风凉话。好像没人说房奴大家就都不是房奴了。还是去行善最安抚焦虑,因此盖茨、巴菲特们最心安理得。焦虑的最后解决底线是宗教,只是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人无压力轻飘飘。摩擦力加压力产生动力,这是中学物理讲的行车原理。适度的压力是前行的动力。只是要适中。
卷 中国压力测试问卷 1.是男性压力大,还是女性压力大? 女 14.35% 男 85.65% 2.1 什么年龄段的人压力最大? 20 岁下列 0.89% 40~50 岁 12.78% 20~30 岁 27.97% 30~40 岁 57.8% 50 岁以上 0.56% 2.2 什么收入阶层的人压力最大? 1200~3000 元 35.64% 1200 元下列 24.2% 3000~5000 元 20.74% 5000~10000 元 12.37% 10000 元以上 7.05% 2.3 什么职业的人压力最大? 管理人员 25.66% 老板 15.17% 学生 12.41% 教师 7.61% 传销人员 7.2% CEO 5.95% 保险经纪 5.54% 公务员 4.33% 广告人 4.19% 医生 3.04% 记者 2.89% 警察 2.61% 学者 1.79% 地产经纪 1.6% 3.你心目中压力最大的城市:
上海 40.69% 北京 26.23% 深圳 15.75% 香港 8.81% 广州 4.47% 台北 0.89% 重庆 0.66% 成都 0.56% 大连 0.5% 天津 0.49% 青岛 0.46% 珠海 0.21% 拉萨 0.16% 丽江 0.13% 4.你认为压力的来源:
金钱 29.09% 职场 21.12% 自我实现 18.47% 房子 17.81% 人际关系 7.44% 婚恋 2.5% 社会舆论 1.97% 亲情 1.04% 个人形象 0.56% 5.你的减压方式:
做运动 27.74% 旅行 26.6% 聊八卦 8.73% 找地方大喊 8.33% 暴饮暴食 8.16% “血拼”(shopping) 7.55% 写博客 4.89% 裸奔 2.91% 练瑜伽 2.29% 找心理医生咨询 2.13% 玩蹦极 0.57% 参加选秀 0.09% 6.谁是近期最有压力的人? 黄健翔 50.49% 窦唯 11.37% 许美静 9.09% 曾荫权 9.04% 李亚鹏 6.31% 香港巴士阿叔 5.52% 范冰冰 3.28% 花儿乐队 2.89% 郭敬明 2.02% 7.你最近一次开怀大笑是什么时候? 一周内 42.95% 不记得了,好像没有 31.98% 一个月内 15.93% 半年内 6.86% 一年内 2.28% 被夹杀的“ 三明治一代” 中年、中等职位、中等收入,夹在中间未必最安全,确信最燥热。在充满欧陆品牌 Logo 及现金卡广告的年代,薪资单上的数字永远在与物欲与账单竞争。
发飙后的黄健翔终于道歉,然而他仍坚持“我也是人,我也需要发泄”。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 3 亿观众面前失声,这是最多人见证的高端发泄。
中年、中等职位、中等收入,夹在中间未必最安全,确信最燥热。在一本台湾杂志进行的“三明治一代新幸福关系”调查中,不论男性还是女性都感到成为“三明治一代”后更疲倦、更有压力,而经济问题则是压力及烦恼的首要来源, 74%的女性脆弱得想集体离婚。2005 年广东省的一次调查也显示,当地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比10 年前下降了 5 岁,仅为 53 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 17 岁,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更是超过老年人 2 倍,死亡年龄段多为 45-55 岁。
英年早逝、猝死、过劳死、因抑郁而自杀,这样的字眼正在越来越多地占据社会新闻的头条。
魇 男到中年的梦魇 无法回避的是,男性依然在担当社会主导者的角色,特别是处于 25-45 岁这一黄金年龄段的中青年男性,更是女性、老人、孩子,乃至整个社会所依靠的中坚力量。
中年是一个临界点,事业蒸蒸日上,身体每况愈下。男到中年,股票猛跌,房价猛涨,父母开始要定期光顾专科病医院,妻子早就把艳羡的目光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挣完奶粉钱,要马上开始攒学费。一分钟前在志得意满地狐假虎威,一分钟后要到老总办公室堆着笑脸同意关于工作态度的再教育。
傅彪生前同意媒体采访时就曾感叹道:“这个毛病是累出来的,以后不能太累了!”多种角色的扮演,来自家庭、事业、社会的多重压力,正在使中年男性的身体遭到严重的透支。来自上海、无锡、深圳等地对 1000 多位城市中年男性的健康状况调查显示,66%的人失眠、多梦、不易入睡;经常腰酸背痛者为 62%;一干活就累的占58%;爬楼时感到吃力或者经历力明显减退者为 57%;皮肤干燥、面色晦暗、脾气暴躁、焦急者为 48%。
男博士在自述中哀叹自己在 28 高龄还是处男一名,悲愤莫名之际又黯然神伤。但是,谁没有一点哀伤缠绵的小心事?不是找不着对象,就是有对象结不了婚,学历低找不到工作,有学历也做不上白领,不上不下,不红不黑,生活的责任感无时无刻不悬浮在令人窒息的空气中,人生的理想从青春期时的造福全人类,变成现在每日里盼望大奔驰大 house 一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正好砸到自己面前。
男到中年的压力正越来越把男性推向身体与精神崩溃的边缘:女性企图自杀人口是男性的 2 倍,但男性自杀身亡者是女性的 3 倍;40 岁以上男性半数都有“难言之隐”,同时还在不断攀升;男性医疗就诊率较女性低 28%;男性平均寿命较女性短 6-8 年。男权社会中,男人爽不爽是个问号,男人最痛不是疑问。
“ 核心家庭” 的集体逆境 “三...
推荐访问:中产 标签 不堪重负 中国人压力报告:中产阶层早已不堪重负 中产阶级压力
上一篇:结婚5周年纪念日祝福语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