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语言》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语言》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断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么就需要家长付出个人的努力,不断进修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默默读着这句名言,我的脑海里忽然浮现出一本书《父母的语言》。
“望子成龙”是每一对父母对孩子寄予的厚望,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孩子争取最好的生活条件,只盼孩子有朝一日能够成龙成凤。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怎么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所想的那样呢?书中告诉我们早期语言环境对于儿童的头脑发育及其重要,尤其是孩子前三年,大脑智力是具有可塑性的,父母输入什么他便接收什么。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启蒙老师,而且孩子有着很强的学习能力,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于孩子以后的自控力,是否能成为一个成长性思维的人至关重要。父母以身作则,用温和的言辞来感化与教育孩子实为必要。若父母言行得当,那孩子必将是一个温文尔雅,行为得体的人;反之,若以暴躁嘲讽的态度来面对孩子,那么,孩子肯定很难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所以我们身为父母,在生活中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以身作则。
由此可见,“种瓜的瓜,种豆得豆”的古语永不过时。父母的言语必须得当,才能培养出一个开朗、活泼、自信、大方的孩子,如春风化雨般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灵。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大脑发育、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乃至性格塑造,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语这么重要,那么该怎么和孩子交流呢?书中的作者对此总结出 3T 原则:共情关注,共情关注你的孩子在做什么;充分交流,与孩子讨论时使用大量的描述性语言;轮流谈话,和孩子轮流参与谈话。
共情关注,首先父母要有意识观察孩子的兴趣爱好,比如:家里如果有爱养花草的父母,可以尝试让孩子亲自动手,给花浇浇水,施施肥,通过浇花孩子可以敏锐的感受自然,感受生活。
充分交流,父母要懂得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如孩子在对父母搞怪时,父母要认真聆听他们的用意,学会夸夸他们,不要马上责怪他们。
轮流谈话,要求父母与孩子在交流时轮流参与谈话,耐心等
待孩子谈话时的回应。如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实现轮流谈话的目的,父母只要将“怎么办?”抛给孩子,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慢慢学会如何独立解决问题。
舒天丹说过,教育孩子如育花,精心浇水、施肥、呵护、方能成功。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培养好花,不懂得就要向别人请教,学习养花的经验与艺术。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的不仅仅是家长的角色,更多是像陪伴的朋友和人生导师,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多与孩子沟通交流。
推荐访问:读后感 父母 语言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 父母的语言读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