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家书》读后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左权家书》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左权家书》读后感
2014 年是左权将军牺牲 72 周年,中共党史出版社重新编辑出版《左权家书》,该书由左权将军女儿左太北主编。这次出版以手稿原件影印的形式收录了左权将军 1937 年 9 月至1942 年 5 月期间,在行军途中和抗敌前线给母亲、叔父和妻子的 13 封亲笔书信。
春节前夕,笔者在北京有幸见到了 74 岁的左太北老人。老人娓娓道来:“这些家信是我母亲在 1982 年转交给我的,这些手稿作为历史文物,信中不仅包含家庭的亲情,还有父亲在山西抗日前线的所见所闻,这本书是历史的见证,见证了日本人在中国的烧杀抢掠,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残暴。”
1939 年 4 月 16 日,左权与刘志兰在八路军总部驻地潞城县北村结婚。1940 年 5 月,女儿左太北出生。三个月后,左权考虑战役开始后,妻女随总部指挥机关有许多不便,便让妻女返回延安,他留在抗战前线。在分离的 21 个月中,书信成为夫妻联系的纽带,传递感情的桥梁。
在信中,左权时常关心思念女儿太北。关心她的身体,为太北买小棉袄、营养品……在第三封信中他这样写道:“到现
在,今年的五月廿八差不几天就整整的一年了,太北也就一岁了。这个小宝贝小天使我真是喜欢她。现在长得更大更强壮更活泼更漂亮,又能喊爸爸妈妈,又乖巧不顽皮,真是给我极多的想念与高兴。”有时左权也表露出幽默的一面,“想来北北一定很好玩,很可爱,对于妈妈她一定认识了,不会叫错,爸爸她一定忘记不认识了,注意勿教她弄错了爸爸。”
除了关心女儿,左权也挂念着妻子,关心她的学习,在精神上鼓励支持她,开导她。在信中左权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俩的感情是深厚的”,夫妻两人虽相处只一年时光,但情谊深厚。左权在信中以花寄情,表达了对妻子的无限思念。“大批菊花、牵牛花开得甚为好看。可惜的就是缺兰,而兰花是我所最喜欢最所爱,兰恰离开我在千里之外,总感美中不足。每次打开门帘,见到各种花的时候,就想着我的兰,我最亲爱的兰。”
左权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乐观的一面。在工作之余,他在驻地院子里种植蔬菜花木。“满川的树木结了不少的核桃、柿子、花椒以及其他等等。还有一条碧绿的水流着,真是太幸福了”。
读过左权写给夫人刘志兰的 11 封家信,左权尽自己最大的
努力做一个好丈夫、好父亲。令我感动的是他们虽分隔两地不能随时见面,但心却未曾分离,时时挂念着彼此。在通信联络不便的战争年代,有人去延安左权才能捎上一封信,每封信的传递都历经艰苦,感情更珍贵真挚,更加珍惜。如今,人们拥有手机、微信、QQ 等通信工具,相隔千里也能相互联系,仿佛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但快捷便利的同时,人心与心的距离是否真的拉近了呢?
在信中左权除了关心妻女,还关心国家的安危,多次表达了要将抗战坚持到底的决心。“父亲作为一个军人抗战的决心特别大,也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左太北告诉笔者。1937 年 9 月 18 日,左权在给叔父左铭三的信中写道:“叔父!我虽一时不能回家,我牺牲了我的一切幸福为我的事业来奋斗,请你相信这一道路是光明的、伟大的,愿以我的成功的事业报你与母亲对我的恩爱,报我林哥对我的培养。”1937 年 12 月 3 日,左权在山西洪洞给母亲写了一封信,在信中表达了对日本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憎恨,为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感到痛心。“我们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当局对我们仍然是苛刻,但我军将士,都有一个决心,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过去没有一个铜板,现在仍然是没有一个铜板,过去吃过草,准备还吃草。”
同时左权在信中也向世人揭露了日军的残暴。日军对根据地扫荡、实行三光政策。“敌人的政策是企图变我根据地为一片焦土,见人便杀,见屋便烧,见粮食便毁,见牲畜便打”“敌人的残酷仍然如故,军队损失虽然不大,老百姓却遭殃不小。敌人新的花样就是防毒”。
第 11 封家书写于 1942 年 5 月 22 日,是左权将军牺牲前的最后一封信。左太北告诉笔者,“那时母亲突然从延安给父亲打电报,说日本想要炸延安,当时我只有 2 岁在托儿所,母亲在党校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左权在信中回复:“重复说,我虽如此爱太北,但如时局有变,你可大胆地按情处理太北的问题,不必顾及我,一切以不再多给你受累,不再多妨碍你的学习及妨碍必要时之行动为原则。”左太北说:“第二天,日军离八路军总部只有 20 里地了,而且总部在麻田有好几千人。早上,大家收拾东西准备撤退。”在危急时刻,左权仍以抗日为主,舍小家为大家,对妻子进行最后的交待。信的结尾:“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没想到分别竟成永别,读后令人惋惜。
1942 年 7 月 15 日,左太北的舅舅刘志麟在给她母亲刘志兰的信中,详细地描述了左权牺牲时的场景,敌军在上空轰炸,
“他叫别人都卧倒,准备炮弹稍停再突击。但是他一个人仍继续前进,刚走了两步,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头部,当时一言未发牺牲。”
左太北曾在彭德怀家住过一段时间,左太北在《珍贵的遗产不尽的思念——写给亲爱的爸爸妈妈》文中回忆,“有一次,彭伯伯深情地对我说:‘你爸爸一定知道,那次敌人打的第一颗炮弹是试探性的,第二颗炮弹准会跟着来,躲避一下还是来得及的。可你爸爸为什么没有躲避呢?要知道,当时的十字岭上正集合着无数的同志和马匹,你爸爸不可能丢下部下,自己冲出去。他是死于自己的职守,死于自己的岗位,死于对革命队伍的无限忠诚啊!’”
《左权家书》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左权,让读者看到抗日战争时期真实的历史,更全面地了解左权将军。一封封泛黄的家书,虽有些字迹模糊,字里行间记录的是左权对家人、国家浓厚的爱。
上一篇:《骆驼祥子》读后感600字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