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花坊文档网 > 心得体会 >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9篇

| 浏览次数: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9篇,供大家参考。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9篇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1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www..com 部电影的容量,即使单拿出一个事件来评述,也非只言片语可以讲清楚。整部影片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蔡元培在北大的一场辩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同时也是整部影片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中最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的问题, 这场辩论虽然不长,却很好的解释了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

这场辩论围绕着陈独秀关于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演讲。陈独秀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将民国时期的乱象归罪于孔孟之道等一些封建时期产生的思想。辜鸿铭认为当时的乱象与所谓的旧文化无关,而是寻求变革的人曲解了孔孟之道。胡适则借助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较,说明了文化总是要更新的,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变化。

陈独秀的主张迎合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而我们把辜鸿铭和胡适的观点合并起来是对文化最为理性的解读。文化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过去的马车到现在方便快捷的自行车、汽车﹔从过去相隔千里只能靠书信交流到现在即使有万里之遥也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随时交换信息﹔从过去主要以下棋﹑看戏消遣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等等。这一切文化的革新同时也在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文化的本质是不变的,正如辜鸿铭在影片里所说“过去是三三得九,而今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规律性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所改变。过去一日三餐,而今仍时﹔过去要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而今仍时。不是因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所谓孔家之旧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后人对其理解出现了偏差。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变革不是将过去的东西全盘否定,也不是将国外的成功经验整体复制,变革必须尊重一个地区的文化,正如辜鸿铭所暗示,每一个国家的成功都是文化所孕育的。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的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一个群体,二是一定时期,文化的概念说明了文化是经过相对漫长时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既然一种文化的形成周期较长,那么试图通过改变文化变革社会就要切忌存有”急转弯”,”一刀切”的思想。

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每个个体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工作、生活同样会产生各自特有的文化。如果让一个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彻底改变他的行为、理念习惯等等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即使强行让其变为现实,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最小单位的个体文化尚且如此,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强行”转弯”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说到这里有一个国家的改革不得不提到,它就是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的前殖民地,几乎完全复制了美国的一切。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虽然经历了建国初期风光的十五年,但殖民时期留下的”精英阶层”和”地主阶层”早已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加之马科斯(1965年上台,菲律宾总统)的独裁统治,让菲律宾逐渐走向衰落,时至今日,菲律宾不但没有走向美国,反而集中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涨、贪污腐败泛滥、司法不公、贫富悬殊、国 家债务达到极限、银行业瘫痪、投资退缩、经济长期萎靡等等,甚至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来维持生计。为何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这些使美国走向世界之巅的制度,在菲律宾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差异。。

我们回过头来看民国时期的变革,孙中山提出的将中国带入共和制国家,然而他的这一理念却屡屡碰壁,他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受到重重阻击。民国初期的六年,整个社会一片混乱,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频繁的暗杀活动等将国内政局搅的支离破碎。这让我想起了《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最后一集孙中山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变革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有着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封建史,四亿人口(当时的人口)的大国来说变革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大国,变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多得多。影片中毛泽东提到:把外国的革命经验搬到中国就一定会成功吗,中国的问题比哪都复杂。这句话是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现状的理解,也揭示了变革的艰辛,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国家变革时的“急转弯”思想对社会的危害。

影片中还有一幕是学生对胡适批评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学习俄国革命的做法表示质疑。我认为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盲目的学习,因为正像胡适所说,”俄国成功的经验未必适合我们,同样的做法即使在俄国取得成功,在中国也未必能实现”。然而,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精神,是俄国革命成功的本质,那就是团结社会中的大多数。正是这种理念,帮助俄国革命获得胜利,正是这种理念,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民国初期一样,让整个社会强行“转型”,因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冲破两年多年封建文化的束缚。中国共产党先团结了社会中的大多数对抗腐朽的北洋政府及外来的侵略。这样的战略思想在当时顺应了民意,即便是现在来看,我认为当时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政治领域的革命,还是其他领域的变革,不管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伟大革新,还是一个小小的改革,都要尊重被改变的那个群体的文化背景,只有尊重文化,变革才会掷地有声,改革才会受到预期的成效,整个社会才会稳步的良性发展,社会大众才会从中受益。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2

我一直在问自己,为什么想入党?一个党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我想起从小到大一直在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想起带了六年的红领巾——原来,我对共产党的情结由来已久。

昨天,我看了一遍《建党伟业》,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等人的爱国情怀深深地感染着我,而他们在那个动荡年代为国家寻找出路的深谋远虑、艰辛付出更让我敬佩!中国的第一代共产党人,要何等的大无畏精神才能克服重重艰难,最终在重重危机下顺利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之一,他曾解释:“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而这个多数指的是农民,是工人,是千千万万被压迫、被奴役的人民!俄国的胜利,是布尔什维克的胜利,是庶民的胜利,是无产阶级者的胜利!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第一次!”那时候,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出现了一批追随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社会主义开始成为具有深远影响的思想潮流。毛泽东带领工人运动时宣讲道:“工人的‘工’字,一横一竖一横,头顶天,脚踩地。‘工人’二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天’字,这个天,是天下的天。工人是天下的主人!”。

共产党后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以星星之火,成就燎原之势,冲锋陷阵,爬雪山、过草地、渡天险……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团结全国人民武装起来,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者,战胜国民党反动派,最终成立新中国,并巩固了其在中国的领导地位。毛泽东之功过为后人争论不休,无论老年后的毛泽东因为“”给中国造成了多大的损失,但谁也不能否认以他为首的共产党人成立新中国之大功,更何况还有着无数先进共产党人如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在前仆后继地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添砖加瓦!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人民,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富民强的光辉道路,中华民族开启了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五千年文民古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那么,一个共产党员需要具备什么素质呢?是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的演讲才华?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的人生际遇?还是拥有一颗积极进取、乐于助人、以国为家的赤诚爱国心?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要加入党组织,首先要在思想上先入党。只有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也入了党才是真正的入党。

不管在别人的眼中曾经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但经过这两年多的大学生活,我成长了很多。我一直在积极进取,真诚待人。我认真学习,认真工作,认真生活,不断接收新事物,适应新环境。虽然这一路走来,历经风风雨雨,做过很多傻事,失去过很多机会,但正是因为生活有着许多遗憾,所以我不悔。我的心态一直在改善,我一直在进步,我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我因为曾经的错过得到了更多更珍贵的东西!我坚信,一个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不断地去认识了解这个世界,并不断地给予他人关心和温暖,他才是真正的活着!而我,会让自己更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并坚定不拔的为之努力、奋斗!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3

今年6月24日,我们小队的同学们去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红色电影,庆祝建党__周年,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感受。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风云变幻的日子,让我们了解了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历史,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主要党员的形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自己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感情。

先不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这些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而且在电影的过程中,精彩的镜头也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中,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的场面,拍的气势恢宏。

观看完《建党伟业》,我体会到了很多。我觉得建党这段历程非常的坎坷,对于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回顾这段伟大的历史,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坚韧不拔、爱国爱党的精神,我们在长大后也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还有,我觉得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多,看这部电影更有助于了解这段历史,弥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还有,我们看这部电影在建党__周年之际看,更能让我们在党的光辉下成长,了解党的历史,学习老一辈的党员们,成为新一代国家的栋梁。

回到家,我又翻开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看见了一段话,又让我感慨万分:“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凭借着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是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的确,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大国,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征服的。即使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统治,但是在百年后,中国又站了起来!看完了《建党伟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人在当时的强大。“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时候的中国,真正是“国家有难”了,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着实看到了这一批伟大的前辈们。共产党创立以后,他们仅仅用28年的时间,就把当时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了如今的新中国!所以可见,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4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5

今年6月24日,我们小队的同学们去观看了《建党伟业》这部红色电影,庆祝建党__周年,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有很多感受。

《建党伟业》讲述的是从1911年辛亥革命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风云变幻的日子,让我们了解了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历史,成功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批主要党员的形象,让我们了解了这段历史,感受到了革命前辈们为自己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感情。

先不说我的感受,我觉得这部电影拍的很好,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陈独秀、李大钊这些共产党的第一批党员,而且在电影的过程中,精彩的镜头也不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五四运动中,北大的学生上街游行的场面,拍的气势恢宏。

观看完《建党伟业》,我体会到了很多。我觉得建党这段历程非常的坎坷,对于现在的美好生活,更应该回顾这段伟大的历史,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努力,坚韧不拔、爱国爱党的精神,我们在长大后也应该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还有,我觉得我们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不是很多,看这部电影更有助于了解这段历史,弥补了我们对这一段历史的空白。还有,我们看这部电影在建党__周年之际看,更能让我们在党的光辉下成长,了解党的历史,学习老一辈的党员们,成为新一代国家的栋梁。

回到家,我又翻开了《中国共产党党史》,看见了一段话,又让我感慨万分:“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之际爆发的义和团运动,虽然有狭隘和落后的一面,但其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者。他们凭借着最原始的大刀长矛,以异乎寻常的勇敢精神同拥有最先进的八国联军进行殊死搏斗,是本来把中国看作可以任意宰割的帝国主义者做梦也没想到中国社会底层竟蕴藏着如此巨大的反抗力量。他们不得不承认,如此“民气坚劲”的中国是不可征服的,“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的确,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璀璨文化的大国,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是任何一个国家不能征服的。即使鸦片战争后被西方国家统治,但是在百年后,中国又站了起来!看完了《建党伟业》,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国人在当时的强大。“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那时候的中国,真正是“国家有难”了,而在那个时候,我们也着实看到了这一批伟大的前辈们。共产党创立以后,他们仅仅用28年的时间,就把当时饱受欺凌的旧中国变成了如今的新中国!所以可见,中国人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国家的力量。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6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容量,即使单拿出一个事件来评述,也非只言片语可以讲清楚。整部影片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蔡元培在北大的一场辩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同时也是整部影片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中最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的问题, 这场辩论虽然不长,却很好的解释了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

这场辩论围绕着陈独秀关于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演讲。陈独秀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将民国时期的乱象归罪于孔孟之道等一些封建时期产生的思想。辜鸿铭认为当时的乱象与所谓的旧文化无关,而是寻求变革的人曲解了孔孟之道。胡适则借助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较,说明了文化总是要更新的,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变化。

陈独秀的主张迎合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而我们把辜鸿铭和胡适的观点合并起来是对文化最为理性的解读。文化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过去的马车到现在方便快捷的自行车、汽车﹔从过去相隔千里只能靠书信交流到现在即使有万里之遥也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随时交换信息﹔从过去主要以下棋﹑看戏消遣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等等。这一切文化的革新同时也在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文化的本质是不变的,正如辜鸿铭在影片里所说“过去是三三得九,而今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规律性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所改变。过去一日三餐,而今仍时﹔过去要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而今仍时。不是因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所谓孔家之旧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后人对其理解出现了偏差。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变革不是将过去的东西全盘否定,也不是将国外的成功经验整体复制,变革必须尊重一个地区的文化,正如辜鸿铭所暗示,每一个国家的成功都是文化所孕育的。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的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一个群体,二是一定时期,文化的概念说明了文化是经过相对漫长时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既然一种文化的形成周期较长,那么试图通过改变文化变革社会就要切忌存有”急转弯”,”一刀切”的思想。

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每个个体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工作、生活同样会产生各自特有的文化。如果让一个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彻底改变他的行为、理念习惯等等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即使强行让其变为现实,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最小单位的个体文化尚且如此,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强行”转弯”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说到这里有一个国家的改革不得不提到,它就是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的前殖民地,几乎完全复制了美国的一切。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虽然经历了建国初期风光的十五年,但殖民时期留下的”精英阶层”和”地主阶层”早已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加之马科斯(1965年上台,菲律宾总统)的独裁统治,让菲律宾逐渐走向衰落,时至今日,菲律宾不但没有走向美国,反而集中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涨、贪污腐败泛滥、司法不公、贫富悬殊、国 家债务达到极限、银行业瘫痪、投资退缩、经济长期萎靡等等,甚至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来维持生计。为何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这些使美国走向世界之巅的制度,在菲律宾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差异。。

我们回过头来看民国时期的变革,孙中山提出的将中国带入共和制国家,然而他的这一理念却屡屡碰壁,他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受到重重阻击。民国初期的六年,整个社会一片混乱,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频繁的暗杀活动等将国内政局搅的支离破碎。这让我想起了《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最后一集孙中山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变革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有着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封建史,四亿人口(当时的人口)的大国来说变革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大国,变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多得多。影片中毛泽东提到:把外国的革命经验搬到中国就一定会成功吗,中国的问题比哪都复杂。这句话是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现状的理解,也揭示了变革的艰辛,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国家变革时的“急转弯”思想对社会的危害。

影片中还有一幕是学生对胡适批评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学习俄国革命的做法表示质疑。我认为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盲目的学习,因为正像胡适所说,”俄国成功的经验未必适合我们,同样的做法即使在俄国取得成功,在中国也未必能实现”。然而,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精神,是俄国革命成功的本质,那就是团结社会中的大多数。正是这种理念,帮助俄国革命获得胜利,正是这种理念,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民国初期一样,让整个社会强行“转型”,因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冲破两年多年封建文化的束缚。中国共产党先团结了社会中的大多数对抗腐朽的北洋政府及外来的侵略。这样的战略思想在当时顺应了民意,即便是现在来看,我认为当时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政治领域的革命,还是其他领域的变革,不管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伟大革新,还是一个小小的改革,都要尊重被改变的那个群体的文化背景,只有尊重文化,变革才会掷地有声,改革才会受到预期的成效,整个社会才会稳步的良性发展,社会大众才会从中受益。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7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8

《建党伟业》的故事从1911年辛亥革命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期的中国历史可谓是“风雷激荡”“巨变迭起”。其间,著名历史事件之多、相关历史人物之众、人物、事件互为因果相互牵扯的关系之复杂,远远超出了一部电影的容量,即使单拿出一个事件来评述,也非只言片语可以讲清楚。整部影片胡适、陈独秀、李大钊、辜鸿铭、蔡元培在北大的一场辩论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同时也是整部影片流水账式的叙事方式中最值得我们静下来思考的问题, 这场辩论虽然不长,却很好的解释了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

这场辩论围绕着陈独秀关于新文化取代旧文化的演讲。陈独秀认为要想改变中国的现状就必须废除旧文化,普及新文化,将民国时期的乱象归罪于孔孟之道等一些封建时期产生的思想。辜鸿铭认为当时的乱象与所谓的旧文化无关,而是寻求变革的人曲解了孔孟之道。胡适则借助文言文和白话文的比较,说明了文化总是要更新的,因为社会在不断的变化。

陈独秀的主张迎合了当时一些知识分子特别是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而我们把辜鸿铭和胡适的观点合并起来是对文化最为理性的解读。文化的革新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从过去的马车到现在方便快捷的自行车、汽车﹔从过去相隔千里只能靠书信交流到现在即使有万里之遥也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随时交换信息﹔从过去主要以下棋﹑看戏消遣到现在各式各样的娱乐方式等等。这一切文化的革新同时也在促进社会的进步。然而文化的本质是不变的,正如辜鸿铭在影片里所说“过去是三三得九,而今仍是,不会三三得八”,规律性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所改变。过去一日三餐,而今仍时﹔过去要通过努力奋斗获得成功,而今仍时。不是因为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所谓孔家之旧学出现了问题,而是后人对其理解出现了偏差。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的一个拐点,在这特殊的历史时期,变革是历史的必然。变革不是将过去的东西全盘否定,也不是将国外的成功经验整体复制,变革必须尊重一个地区的文化,正如辜鸿铭所暗示,每一个国家的成功都是文化所孕育的。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的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一个群体,二是一定时期,文化的概念说明了文化是经过相对漫长时期形成的,文化具有它的多元性与复杂性。既然一种文化的形成周期较长,那么试图通过改变文化变革社会就要切忌存有”急转弯”,”一刀切”的思想。

一个群体形成一种文化,每个个体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工作、生活同样会产生各自特有的文化。如果让一个生活了几十年的人彻底改变他的行为、理念习惯等等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即使强行让其变为现实,也会带来很多其他的问题。最小单位的个体文化尚且如此,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国家更是如此。强行”转弯”将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说到这里有一个国家的改革不得不提到,它就是菲律宾。菲律宾是美国的前殖民地,几乎完全复制了美国的一切。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等,虽然经历了建国初期风光的十五年,但殖民时期留下的”精英阶层”和”地主阶层”早已扎根于这片土地上,加之马科斯(1965年上台,菲律宾总统)的独裁统治,让菲律宾逐渐走向衰落,时至今日,菲律宾不但没有走向美国,反而集中了发展中国家的所有病症:人口暴涨、贪污腐败泛滥、司法不公、贫富悬殊、国 家债务达到极限、银行业瘫痪、投资退缩、经济长期萎靡等等,甚至菲律宾的女人要到别的国家做女佣来维持生计。为何自由、民主、议会、宪法、民营经济等这些使美国走向世界之巅的制度,在菲律宾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文化的差异。。

我们回过头来看民国时期的变革,孙中山提出的将中国带入共和制国家,然而他的这一理念却屡屡碰壁,他倡导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受到重重阻击。民国初期的六年,整个社会一片混乱,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频繁的暗杀活动等将国内政局搅的支离破碎。这让我想起了《走向共和》这部电视剧最后一集孙中山的演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变革不会一蹴而就,特别是有着五千年文明,两千年封建史,四亿人口(当时的人口)的大国来说变革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作为一个大国,变革所需要具备的条件以及需要做的工作都要多得多。影片中毛泽东提到:把外国的革命经验搬到中国就一定会成功吗,中国的问题比哪都复杂。这句话是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现状的理解,也揭示了变革的艰辛,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个国家变革时的“急转弯”思想对社会的危害。

影片中还有一幕是学生对胡适批评陈独秀、李大钊二人学习俄国革命的做法表示质疑。我认为应一分为二的看待这个问题。我们不应盲目的学习,因为正像胡适所说,”俄国成功的经验未必适合我们,同样的做法即使在俄国取得成功,在中国也未必能实现”。然而,我们要学习的是别人的精神,是俄国革命成功的本质,那就是团结社会中的大多数。正是这种理念,帮助俄国革命获得胜利,正是这种理念,中国产生了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民国初期一样,让整个社会强行“转型”,因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很难在短时间内冲破两年多年封建文化的束缚。中国共产党先团结了社会中的大多数对抗腐朽的北洋政府及外来的侵略。这样的战略思想在当时顺应了民意,即便是现在来看,我认为当时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我们回顾历史,无论是政治领域的革命,还是其他领域的变革,不管是推动社会前行的伟大革新,还是一个小小的改革,都要尊重被改变的那个群体的文化背景,只有尊重文化,变革才会掷地有声,改革才会受到预期的成效,整个社会才会稳步的良性发展,社会大众才会从中受益。

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篇9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党百年观后心得体会(精选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推荐访问:建党 心得体会

热门排行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9篇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9篇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建党一百周年以来我党的主要成就:中国

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心得4篇

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心得4篇幼儿园园长规范办园培训心得篇1同志自1985年一直从事幼教工作,并自学

银行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心得3篇

银行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心得3篇银行支部党史学习教育心得篇1党的历史波澜壮阔,曲折复杂,但光明向前,

学习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7篇

学习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7篇学习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心得体会篇1习近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1000字15篇

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1000字15篇心理健康课心得体会1000字篇1这学期能够参加心理健康的学习,我感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党史教育心得体会12篇

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党史教育心得体会12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党史教育心得体会篇1我作为

写有关体育活动的心得15篇

写有关体育活动的心得15篇写有关体育活动的心得篇1本学期体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在本学期我较好地完成

自律廉洁从我做起心得10篇

自律廉洁从我做起心得10篇自律廉洁从我做起心得篇1“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何为廉洁

军训第七天心得体会300字15篇

军训第七天心得体会300字15篇军训第七天心得体会300字篇1七天的军训生活结束了。回过头来,看看自

《课程力量》读书心得体会(全文)

《课程力量》读书心得体会(全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程力量》读书心得体会(全文)》文章,仅供大家参考,请勿照搬抄袭。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写出更好的...